甘肃中医学院分数线
摘要: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中医药为主管科、涵盖医、理、管、文、法、艺六大类院系的高校,甘肃中医药大学自1995年创办以来一直坚守中医药人才培养使命,不断探索中医药教育改革之路。本文将以甘肃中医学院分数线为切入点,探究甘肃中医学院招生政策及其背后的体制机制和教育理念。
一、院校简介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央本级与甘肃省共建,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现代医学知识,能够在中西医结合领域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及中医药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高等医学院校。
学校前身是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于1958年设立。1995年经甘肃省批准正式确定为甘肃中医药大学,2000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大学,2017年升格为本科硕士一体化建设高校。学校下设14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28个本科、专科、高职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达12000余人。
二、招生政策及历年分数线
甘肃中医学院招生政策主要分为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
本科层次:通过高考选拔合格学生报考学校。学校根据高考成绩及报考者所报专业情况,按照国家招生计划招收正常录取考生;学校同时也可面向部分特殊人才单独招生,非高考录取。
专科层次:前两年采取新高考制度录取考生。学生学习两年后,通过学业成绩,可升入本专业第三年继续学习。招收范围为甘肃省及周边省份。招生计划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另行拟定。
2.1 本科一批分数线:2019年:理科:515分;文科:464分;
2018年:理科:522分;文科:465分;
2017年:理科:522分;文科:462分;
2.2 本科二批分数线:2019年:理科:454分;文科:379分;
2018年:理科:454分;文科:383分;
2017年:理科:447分;文科:387分;
2.3 英才计划学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重点培养”英才计划,引领中医药产业发展,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学校与省内外中医药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专项招生计划,实施校内教育培养和实践创新,于2016年开始首批本科英才班招生,每年招生30人。
三、体制机制与教育理念
3.1 体制机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拓宽学生实践教学地域,拥有高水平教学医院和示范性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病例诊断等实习机会。学校与省内外高水平中医医疗机构签订《毕业实习培训计划协议》,使学生实习及时、有针对性、对口性强。
学校内设置有“陇原中医·丝路中医”甘肃高校支撑计划、甘肃省中医药经验传承基地、中医保障经验服务队、高校中西医结合干部培训基地、中医药与医疗保险产业联盟等学科建设及科研平台。
3.2 教育理念学校秉承“以中医药为主管科,以中西医为骨干,以藏医、维医、蒙医、壮医等为特色,以多样性为生命,以创新为灵魂”的发展理念,开阔视野、跨越学科,强化实践、注重技能,立足医学、融化人文,努力实现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和多样化。
学校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注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促进学生审美风采的培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个性化、智力化、向心化、多元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构建人文关怀与职业素养培养的共创共享机制。
四、教学质量与学生评价
4.1 教学质量从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学生质量、科研实力等方面,学校均处于国内中医药高校前列。
其中,教学资源:甘肃中医学院下设教学医院、中药材种植园、中厨房、中草药标本馆、中医循证医学研究所、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海内外知名教育和实践资源。
师资队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其中省部级名师、省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优势人才占80%以上。
学生质量: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同时,学生海外交流、创新创业能力、校园文化氛围、学术竞赛成果等多方面获得广泛认可。
4.2 学生评价学生在获取知识理论内容的同时,重在实践掌握医疗技能。学生认为甘肃中医学院的师资力量极强,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指导,同时强调医德医风,注重实践课程与临床实习,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质。
五、总结
甘肃中医药学院在坚持传承与创新中,坚守中医药养生美学的传统,不断融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构建特色明显、质量卓越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强化实践技能应用,为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现代医学知识的全面发展型中医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前端教育:https://qianduanjiaoyu.com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