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正国(仝正国考上研究生)
本文目录一览:
- 1、天津网红王金锁在那个区住
- 2、仝正国的人物经历
- 3、作文题目是中考
- 4、活到老学到老的作文范文4篇
- 5、63岁老人开始学写作还来得及吗
天津网红王金锁在那个区住
虽然专家们还在强调秋冬疫情的可能反复,但大家心里对这次新冠的感觉是越来越淡了。
生活恢复了正轨,狮子林桥有了跳水的大爷,楼群小花园有了打牌下棋的桌子,街头恢复了堵车,商场里开始走不动道儿,锦州道路口3月停业的稻香村也恢复了营业。可以说,天津真的从这场全民抗疫中缓慢恢复。
不过疫情还是改变了天津。比如,今天滨海传来航母出售的消息,比如国际商场底商在大规模“腾笼换鸟”,比如十一时解放桥不再开启,比如天津开启了夜经济丰富了大家的夜生活。
也有人发现,天津街头少了一位大爷。
这位网红大爷早在2018年就上过新闻,当时有好事者在天塔附近拍到大爷在唱“战友情”,传到网上后,引来记者、媒体对他的“追捧”。
据媒体介绍,这位大爷名叫叫王金锁,今年68岁。他经常骑着一辆红色电动车,春秋身穿衬衣,头戴鸭舌帽,他每天骑着电动车驮着音响满大街转悠,一路走一路歌,演唱时动容的表情和高声的呐喊盖过了伴奏声和周围机动车的嘈杂。
天津人曾经在天塔、体院北、多伦道、北安桥、南市、营口道等等地方都见过这位大爷骑车高歌的身影,据说他是每天早晨8点出门,一直唱到中午才回家。
走红后,大爷更是走遍西青区、津南区、河西区、和平区、南开区……只不过每天没有固定的路线和场地,完全随性地走到哪唱到哪。而作为网红,王大爷也曾为西安大雁塔出镜宣传。
据报道,王金锁是个地道的内蒙古汉子,家住呼和浩特。1978年娶了一位天津媳妇,并来津生活。虽然从小喜欢唱歌,可当着外人唱歌,王金锁还是比较害羞。
2010年,相濡以沫32年的老伴因病去世,王金锁深陷痛苦之中。后来在亲朋好友劝下,他慢慢觉得,既然活着,就得开心过好每一天。
王金锁开始专做自己喜欢的事,只为开心。既然想唱歌,就放开嗓子大声唱。这才有了骑着电动车满街高歌的“网红大爷”。
天津那些网红们
天津一直被认为是个低调的城市,除了相声、包子、小洋楼和天津之眼以外,外人对天津的标签并不多,可是天津却不从不缺网红。
在“互联网的石器时代”,人们还聚集在论坛,那时人们在天涯社区追捧芙蓉姐姐,而在猫扑社区有一位门萨女神“ayawawa”,号称“智商比我高的没我漂亮,比我漂亮的没我智商高”,后来这位“女神”走了“情感教主”路线,她嫁给了天津人,公司也开在了天津。
2004年左右,全国最小本科生来到了天津工大,后来这位网红又成了中国最小研究生、博士生……不过那时他已经去了北航。
后来天津在互联网上,似乎只有文玩博主露头,时不时与北京“老炮儿”口头交流美丽的中国话。
2017年,天津一场大雨又让哏儿都上了头条。
摩托艇哥 天津暴雨后,一辆摩托艇穿街而过,摩托艇哥站在摩托艇上煞是威风。
后来天津的大学也“荣幸”被全国知晓—— 大葱炒整条黄瓜,这是中国民航大学的菜品,据说,这菜还有个霸气的名字,“青龙过海”。
当抖音兴起后,除了上面的网红大爷,还有配音的“植物椿”,游戏的“寅子”、拍短片的相声搭档等等,众多美食、旅游网红也是不计其数。
可能这是由于天津话独特的造梗效果,让天津人在网络上成了“人均郭德纲”的段子手吧。
附赠呆萌版小龙女,天津科技大学一名大二女生用蚊帐、筷子、卫生纸这些物品,自娱自乐装扮的“宿舍版小龙女”,一经传上网络,引来一众网友点赞,称“天津卫呆萌版小龙女比陈妍希强”。
考研奶奶,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拉开战幕,天津市65岁的“考研奶奶”仝正国在塘沽一中考点向自己的研究生梦发起第三次冲击。仝正国55岁进高中、六旬终圆大学梦,毕业后曾两次考研却都遗憾落榜,以颇为“励志”的求学经历在网络上有着很高的人气。
1
14个金币已到账
金币可兑换现金
立即提现
特斯拉在美国下调所有新车型售价,基础版Model Y降价20%
界面新闻
12评论
「光伏屋面」聆听未来:科大讯飞全球总部
武汉皓汉数字科技
2评论
看好中国·点赞江苏①丨中国欧盟商会南京分会董事会主席安睿史:在苏欧企相信中国经济韧性和前景
交汇点客户端
看更多热点资讯
仝正国的人物经历
仝正国1965年从天津市塘沽一中初中毕业,因为诸多原因,她没能够继续上学。然而上大学一直是她心中割舍不掉的梦想。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当时儿子才3岁大,丈夫从事海运工作常年出门在外,再次放弃了上学的机会。 2001年,国家取消高考限制年龄的规定,让仝正国感觉踏进大学校门的梦近在眼前。2003年机会来了,因为小孙女上了幼儿园,丈夫也不用照顾,马上拾起课本重新学习,想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普通全日制高校。2003年9月,仝正国成了天津塘沽一中高一(2)班的一名新生。为了赶超“孙子辈”的同学们,仝正国不得不恶补各科知识。她告诉记者,每天中午,她在学校周围买点吃的,晚上下课后,没有时间做饭,就买盒饭回家,每天晚上从7时吃完饭一直到凌晨1时,都是她的学习时间。 2006年高考,仝正国考出388分的成绩,她将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列为第一志愿学校。天津市当年的文科三本分数线为410分,她寄希望于降分录取。很幸运,仝正国被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录取。但在海拔1800米的昆明市,尽管仝阿姨受到了学校多方面的照顾,可她仍无法适应强烈的高原反应。9月11日,仝正国经过慎重考虑,向学院递交了“退学申请”。 仝正国再次回到母校复读。2007年6月25日,仝正国考了391分,只能选择三本院校。她将第一志愿填报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这一次,她落榜了。 2008年6月7日,经过一年备战的仝正国第3次走进高考考场,这次她考了446分。她将第一志愿填报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并将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作为志愿之一。2008年7月28日,仝正国收到了被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录取的消息。
2012年6月份仝正国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以该校“学士后”身份留校学习一年。2011年,她第一次考研,以37分之差落榜。
仝正国查询了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成绩后,有些失望地说,总分取得了243分,比2012年的分数线低47分,和自己预想的相差不少。但是,她表示仍会坚持考研梦想。
2014年1月4日上午,65岁的仝正国第3次走进全国研究生考试考场,希望圆自己的研究生梦。仝奶奶报考的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是“全国最年长考研生”,她坦言:“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就是要享受学习的过程。”人只要有理想,什么时候实现都不晚。
作文题目是中考
福州卷
中考作文:自律
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宁德卷
中考作文:记住这一天
题目一: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宗庆后,42岁开始创业。这个年龄才开始创业被很多人质疑、讥笑,但他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创立了娃哈哈集团,多次荣登中国内地富豪榜榜首。
林书豪,美籍华裔,从小热爱篮球运动,梦想成为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他先后进入三家篮球俱乐部,却都被辞退。处于人生低谷的他,凭着对篮球狂热的爱,刻苦训练,如今成为NBA赛场上一颗耀眼的星星。
朴槿惠,韩国前总统朴正熙长女,曾是韩国第一千金。父亲被刺身亡,她受连累而离开政坛。从此她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十几年,重返政坛。2013年,成为韩国这一男权国家的首位女总统。
泉州卷
中考作文:回答
“问答,就是发问和回答。生活中,也许最简单的一问一答,却在心中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历史上,执着的追问,或完满的回答,往往成为影响历史的大事件”,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见闻或者看法、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厦门卷
中考作文:以“岸”为话题
1.岸是水的边界,是限制,也是规则;它象征着归宿,承载着游子的思念与寄托;饱含憧憬,写满孩童的梦想与期待;它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请以“岸”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____距离,加适当的词或词语,补充题目。
三明卷
中考作文:以“从前”为题
作家贾平凹在德国上厕所时发现了一件怪事……
莆田卷
中考作文:原来我从未被忽略
请以“原来我从未被忽略”为题目……
漳州卷
中考作文:材料作文
(1)题目:我懂了
(2)阅读下面材料,选取恰当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天津“奶奶大学生”仝正国初中毕业38年重返高中,经过三年苦读、三度高考,60岁终圆大学梦。2012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她又两次考研但都遗憾落榜。2014年1月4日上午,66岁的仝正国第三次走进考场,希望圆自己的研究生梦。已经是“全国最年长考研生”的她坦言:“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而是享受学习的过程。”日前。考研再度落榜的全正国告诉记者,明年将全力以赴四冲考研
龙岩卷
中考作文:为了玫瑰,也要给刺浇水
题一:以“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二: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阿拉伯有句谚语:“为了玫瑰,也要给刺浇水。”因为,如果你不能忍受那些扎在心头的芒刺,甚至,将那些芒刺化为刺激自己前进的动力,那么又如何为自己博得一座可以悠游一辈子的心灵花园呢?
南平卷
中考作文:宽容是温暖的
宽容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美德……
济南卷
中考作文:一个夏日的早晨
一个夏日的早晨……
济宁卷
中考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良师益友。她牵引着你走进趣味盎然的生活,她指引着你一步步去探索神奇美妙的世界,她引领着你去采摘甜蜜的成功果实。有了兴趣的牵引,生活就会更加愉悦、幸福。
潍坊卷
中考作文:迷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旅游爱好者,在旅游中经常迷路。
“你经常在外旅游,有丰富的旅游经验,怎么还会迷路呢?”朋友不解地问。
“每次迷路,都是走上了歧路。”
“为什么会走上歧路呢?”
“因为歧路上有迷人的风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走进去了;走着走着,就走不出来了。”
请你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枣庄卷
中考作文:那一段美好的时光
那一段美好的时光……
滨州卷
中考作文:只要( )还在
有一首小诗写道:只要春天还在……
东营卷
中考作文:________的眼泪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要说我们的日子只有阳光和鲜花,要知道有多少阳光鲜花也就有多少风雨和眼泪;不要说眼泪是软弱的代名词,眼泪留过,我们也就变得坚强;不要说眼泪只是一弯悲伤和痛苦的流淌,它还是一池喜悦和幸福的洋溢……有人说眼泪是一个人心灵品格的珍珠,也是生活中真善美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音符;有人说眼泪是与人交流时无声的“话语”,也是自我反刍时有声的“独白”;有人说眼泪是情感汇集的港湾,也是扬帆起航的誓言……那么,让我们的眼泪尽情地抛洒流淌吧……
要求:1.以“________的眼泪”为题。
菏泽卷
中考作文:小人物
小人物……
德州卷
中考作文:转身
请以“转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青岛卷
中考作文:
我不后悔的那件事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二选一
莱芜卷
中考作文:材料作文
台湾著名散文作家罗兰在《境由心造》中写到:“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
临沂卷
中考作文:那一段( )的时光
记忆中,总有一段时光令我们……
威海卷
中考作文:快乐自己
快乐自己……
聊城卷
中考作文: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
朋友,我敢保证你在过往的岁月中完成过无数的约定,相约一起在绚丽的春天去拥抱温暖,一起在似火的夏日去倾听鸣蝉,一起在凉爽的秋天去笑看落叶,一起在雪舞的冬日去追逐浪漫。而今天,渐渐长大的你想过没有,应该与明天的自己有个怎样的约定呢?
泰安卷
中考作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烟台卷
中考作文:( )征服了我
( )征服了我……
日照卷
中考作文:第一次( )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个“第一次”……
淄博卷
中考作文:以“水”为话题
水,让你想到什么,它又让你引发什么样的思考?
活到老学到老的作文范文4篇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终身学习。对于这一理念,我们应该要向那个天津的老奶奶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活到老学到老”这一主题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活到老学到老”,妈妈一直在我的耳边唠叨这句话。
每当我玩耍得上劲的时候,妈妈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一句话:“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你必须回家学习。
就是因为没有听妈妈的话,让我吃了一次大亏。
有一次,我在班上玩耍,突然有一位同学向我问了一道题,我停下来解决同学问的这道题,当我把整道题都看下来以后,说:“这道题肯定考试不考,很难,况且数学题太多了,看着别的题。”那个同学说:“好吧!我去问别人了,再见!”我说:“哎!一道题,何必这么认真呢?”
我看着他离去的背景,他去问我们班的好学生了,从此,我也就没有理会这道题。
到了考试的时候,发来试卷时,我看了一下所有题的类型,结果发现最后一题,就是那位同学问的题。我那时目瞪口呆,看了一下这道题的分数,天啊!竟然是12分的题,分这么高。
等卷子发下的时候,那位同学原来比我低十几分,经过他的努力,又加上在这道题的基础上就和我扯平了,最终,我没有考过他。因为他比我多考出了二十几分的分数了。
回去以后,我把事件的起因给妈妈说了一遍以后,妈妈只给我回复了几句话:“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世界是永无止尽的。学习怎么可能马虎呢?”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翻到了一则福建漳州的材料:
天津“奶奶大学生”仝正国初中毕业38年重返高中,经过三年苦读,三度学考,60岁终圆大学梦。2012年取得经济学士学位后,她又两次考研但都遗憾落榜,2014年1月4日上午,66岁的仝正国第三次走进考场,希望圆自己的研究生梦,已经是“全国最年长考研生”的她坦言:“我考研并不是为拿文凭,而是享受学习的过程。”目前,考研再次落榜的仝正国告诉记者,明年将全力以赴,四冲考研。
读完这一则材料后,我很感动,她让我明白:“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老奶奶都这么用功读书,体验学习的乐趣,我们小小年纪怎么能好意思不学习呢?
【篇二】
学习在许多同学眼中看来是一件特别辛苦,无聊的事,在我们眼中,玩儿可比学习容易多了。但你知道过有有些人小时候没有条件或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放弃了学业,在多年后又走进课堂重读圣贤书了吗?
在许多人的眼中这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也有很多人虽然也想这样做,可是他们没有毅力这样做他们觉得自己老了,应该在家享清福而不是天天上学,重受一遍苦。但天津一位“奶奶大学生”仝正国却不这么觉得,为了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她在初中毕业38年后又重返高中,经过三年苦读以及三次参加高考她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这几年她比班上每一个同学都要用功,虽然已55岁高龄,但她那种冲劲却是“孙子辈”的学生们所没有的,晚上没时间做饭,就买盒饭吃,晚上复习到深夜,买了各科复习资料来做……这些真让我汗颜哪!同时,为了上大学,她也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那么大的岁数还上什么学?我是做海员工作的,要是出公海一年半载才回家一次。她应该在家好好呆着,做做家务,帮儿子看看孩子。家里要是没人像什么家?再说,她上了大学也没有用,学到知识也不可能再去工作吧仝正国的爱人慈兆存如此表达自己的看法。她的儿子也不支持她:强烈反对。我妈完全是神经病!哪见这么大岁数的人还去上大学?当初我妈在塘沽一中上高中时,我女儿正在念幼儿园。之前,老是她送孙女上学。现在,她一上学,就只能让我每天去送孩子了。再说,她好久没有碰书,考大学对她很吃力。我们也担心她身体受不了。现在考上大学,四年至少得花10万,我爸妈本来可以拿这些钱过更好的日子,真弄不明白她是怎么想的?但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在大学中,她更加努力了:做题、看书、查资料直到半夜,是班里最刻苦的学生。她说,三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已经能用英语翻译、写作了。多么了不起啊!在这之后,她又去考研了,这次不知道她会不会成功呢?毕竟她已经快70岁了啊!但不管怎样,这种活到老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坦言:"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就是要享受学习的过程。"这与同学们的想法可大相径庭了。现在很多老人都上老年大学,就为了满足自己对知识与学习的渴望。就是因为这种想法。我想,他们是对的,不管怎样,都希望有更多的人支持他们。而我们就更要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与资源,好好利用我们的头脑与身体,不要在生命的终点回首过去却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到那时就迟了。
活到老学到老,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我们都应该向这位老奶奶学习,这样,社会就会迎来更好的明天,我们也将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让自己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篇三】
“学习是活到老学到老的。”那天,老师对我们这么说,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现在正每天都背着书包和我们一样在上下学。当时,我听了心想:“谁会这么地空闲,不在家里享福,安享晚年,反而去做我们最讨厌的事,直到现在,我才相信了老师的话,世上真的是有人活到老学到老的。
住在我家隔壁的王爷爷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但看上去却精神抖擞,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出充实的眼神,硬朗的身板,轻快的脚步,比一年年轻人还有活力。
我问王爷爷为什么会这样?王爷爷告诉我是因为他正在学习,准备上大学了。什么?上大学?王爷爷是个识字不多的老工人,小时候家境贫寒,虽说十分好学,常常跑到学校里去偷听别人上课。识了不少字,但文化程度还没有我高,怎么上大学?我想着,“扑哧”一声笑出声来。“有什么好笑的?”爷爷严肃地说,“我上的是老年学习班,学得可多啦,书法、图画、舞蹈……”“哦!”我不以为然地回答道。
王爷爷读书很认真,我上学,他也上学;傍晚,我做功课,王爷爷练字;深夜,我睡觉了,却看见王爷爷房里的灯还亮着。但我总觉得王爷爷上大学只是想玩玩而已,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一个星期天,美术老师要我们画一幅水墨画——大熊猫,我拿着笔发呆,不知该画些什么好。王爷爷知道了笑笑说:“我来画给你看。”我不相信的,望着王爷爷。王爷爷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拍拍胸膛又说:“我来露一手。”我忙让座,爸爸、妈妈、姐姐也闻迅赶来。
只见爷爷握着笔,略加思索,又用手在纸上比划一下,仿佛在构思,又把笔在颜料盒中调了调颜色,接着便从容不迫地画了起来。在画的过程中,大家站在一旁一声不吭地望着王爷爷那认真的劲,似乎他已沉浸在了画中。不一会和,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就出现在我们面前。瞧,它那毛茸茸的身体,津津有味地吃着竹子,多么逼真。我们都惊呆了。王爷爷放下了笔,欣赏了一番,似乎对自己的杰作也表示满意。“王爷爷你真棒,真了不起!”我搂住王爷爷的脖子亲昵地说。大家都向爷爷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没什么,没什么,这都得感谢老年学习班的那些老师,使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原来,学习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没有学习的时候,你一定为感到太空闲了,活到老学到老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快乐!
【篇四】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意义大概就在此罢。
知识,是我人生开路的一把利剑,披荆斩棘,义无返顾;知识是渡海的一艘航船,冲风破浪,勇往直前;知识是我痛苦时的一剂良药,驱除百病,健骨强筋;知识是人生中的法宝,赐予我智慧,予给我力量。知识是人们一生中所必须追求的。
知识,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也学不完的,是让我们受益终身的法宝,人们不可以停止学习,更不能不学习,它是我们开启智慧宝库的钥匙。
不学习的人,只会越活越愚,“愚愈愚,圣愈圣。”没有知识的人,脑中是一片空白的,在当今这个知识社会中,不学习的人,只会慢慢“衰亡”,从这个社会上“消失”。
做人要有上进心,面对我们学习的东西,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善于观察周围所有的事物,增长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的见识。
中国历代许多名人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仍不懈努力的学习着,至死终于完成了震惊世界的《第九交响曲》;我们伟大的主席曾说过:“凡物长宜放眼看”,目的就是警告我们目光不要太狭隘,应放眼去看世界,去认识世界,去学习我们永远也学习不完的知识。
曾经有一个刚出生就具有过目不忘本领的小孩,长大后他就凭借自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来炫耀自己,不思考问题,不去研究,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头脑渐渐退化了,不在聪明了。这个例子足以证明,人生不能停止学习,我们学得越多,头脑才会越聪明,反之,头脑的机制将会退化。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事物是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我们应该根据世界的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懈地去学习。
一百多年前康德曾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是让我们为之震撼的:一是我们头脑上的星空,一是人间的知识法则,可想而知,知识对于人类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所以人们不可以停止学习,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63岁老人开始学写作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
63岁老人为正式本科大学生
这几天,在位于唐山的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的考场里,一位63岁的老人正在埋头答着期末考试题——她是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仝正国,在全国所有的高校里,恐怕是年龄最大的在校生了。
“我就是爱学习。”为了能上大学,她经历了五年高中,三度高考,两次考中,一次退学,她甚至为此患上了高血压……
那年读高中的机会都没有
年少时“整天琢磨上清华还是北大”
在天津塘沽上小学时,仝正国在同龄人中是很聪明的那种。通常在上课之前,她都已经把要学的新知识学会了。老师在上面讲课,仝正国在下面无所事事,就开始琢磨怎么打发时间。她有时候看小说,有时候织毛衣。
看到仝正国每次提问都能答对,对于她明目张胆的课堂小动作,老师们也都睁只眼闭只眼。
上初中后,因为成绩优异,仝正国还获得特批,可以不上晚自习。下午一放学,仝正国就和同学们去打乒乓球,因为“实在没什么可学的了”。那个时候,“整天琢磨的问题就是将来上清华还是上北大”。没想到等仝正国初中刚毕业后,才发现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她连高中都上不了。
当年出身原因 高中录取通知书没有她的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打击。”仝正国说,她还记得那是7月里的一天,天气特别好,她去学校领通知书,妈妈在家里做着捞面条儿等她回来犒劳她。
老师在班里发录取通知书,发到仝正国跟前时,老师轻声说了句“没有你的”,目光很快避了过去。在后来的追问下,仝正国才知道自己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没有被录取。
“那天回到家,我说没被录取,全家人都不相信,我妈还以为我编瞎话呢!”仝正国说。
那一年,她16岁。
在家待了几个月后,仝正国接受工作分配,去一家电子仪器厂当了一名工人。在工作岗位上,仝正国很快被提到技术科,当上了助理工程师。日子如流水,仝正国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生子。
1977年恢复高考时,仝正国的岁数卡在报考年龄的最后一年,当时她想参加高考,可儿子那时只有3岁,丈夫慈兆存是位海员,经常一年半载才回家一次,她不得不放弃那次机会。
日子一晃到了1983年,那年恢复高自考,仝正国马上报了名,后来拿到了5个单科结业证。1985年又恢复了成人高考,仝正国也顺利地考上了。1989年成人大专毕业后,仝正国已经40多岁,在当时也感到“没什么可学的了”,业余时间,仝正国就开始跟着周围的人打麻将。
这样的日子虽然悠闲,可对仝正国来说,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